医学行业动态
主页 > 行业动态 > 医学行业动态 >

乳腺癌化疗中的“升白”支持难道滥用了吗?

2016-05-25来源:未知
          在乳腺癌化疗方案中,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TC),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和曲妥珠单抗(TCH)两种方案治疗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为中度风险,而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传统剂量AC)为低度风险。

          研究者表示,对于绝大多数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热感染甚至住院治疗的风险比想象的要低,未接受生长因子支持治疗的患者也同样如此。在AC方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有超过一半使用了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但并没有多少获益。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肿瘤医生在有限的情况下使用生长因子支持治疗,目前的ASCO指南推荐在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高风险(≥20%)患者中使用G-CSF。

          细胞减少性发热会潜在地影响治疗进行,虽然生长因子类药物可以有效减少此类风险,但是应该在低风险化疗方案中对其使用加以控制。另外也要注意生长因子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骨、肌痛等。

主要研究


          研究者使用的数据库覆盖了美国14个商业健康计划。时间范围2008年至2013年,筛选出8745例18岁及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包括已经开始第一周期三大常见化疗(TC、TCH、AC)的患者。
 
          研究评估了化疗开始21天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和相关住院的风险。结果显示,AC化疗组患者与其他两种化疗方案相比,接受G-CSF治疗的人数较少。
 
          AC组内,G-CSF治疗患者的住院风险稍低于无G-CSF治疗患者(4.7% vs 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C组内,G-CSF治疗患者的住院风险明显低于无G-CSF治疗(2.0% vs 7.1%);而TCH组的情况也类似:G-CSF治疗的住院风险仅为1.3%,不给G-CSF则有7.1%。
 
          同样地,在TC和TCH方案中,G-CSF治疗与中性粒细胞降低缓解相关;而AC方案则中G-CSF治疗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无明显关联。
 
          虽然TC和TCH方案中应用G-CSF得到了阳性结果,但总体获益仍不清晰。对该研究中所有乳腺癌患者分析显示,避免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住院需要有48例得到G-CSF治疗。
 
          研究还发现,乳腺癌患者年龄≥65岁与住院风险增加有关。TC和TCH化疗中患者没有合并症也与住院风险下降相关。

结语 


          对于常见的三种乳腺癌化疗方案TC、TCH和AC,在第一周期化疗中使用G-CSF保护患者免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似乎获益有限。
 
          临床医生在部分缺乏明确获益的情况下给予患者生长因子支持治疗,推测可能在用药的理解和实践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临床中可能对化疗初期骨髓抑制的风险过于担心,那么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对于出院患者可能更加安全。

          循证用药,“升白”有道~

分享到: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