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写作交流
主页 > 学术交流 > SCI写作交流 >

绩效评价的标准该如何设定

2016-05-25来源:未知
 对于以SCI影响因子为评价基础来考核科研人员绩效,我是赞同的。但并不是赞同单纯以SCI影响因子进行绩效评价,赞同只是针对科研人员的专利授权、成果转让、产品效益等量化指标。
 
有部分高校甚至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为分界线评定奖学金,如此一来想要奖学金或成为优秀研究生就必须发表高水平论文。
 
以上做法对于按SCI影响因子划线是否合理还不能相提并论。只论杂志影响因子不看其他,实在是绩效考核的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懒”办法,因为我们完全不用动脑子直接拿来就成。不过,“好评”杂志可以发“烂”论文,“差评”杂志也发表过“棒”论文。可是,如何判断论文是“烂”还是“棒”,在短期内是很难操作的。
 
比如,有人建议按论文发表后一年内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其影响力。如果引用次数超过了杂志的SCI影响因子,就表明论文为杂志“出了力”,否则就是“拖后腿”。我觉得这样做不尽合理,因为有些理论成果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地获得公认,何况要等到研究生毕业一年后,才来评价他们发表的论文水平高低,并决定是否给予奖励,那“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上述做法用于评价科研人员的论文水平似乎具有可操作性,只不过可以把评价年限由一年延长到3年或5年。假如论文为杂志做了“贡献”,其多出SCI影响因子的引用次数就可以作为双倍奖励的依据,不多不少只给一倍奖励,少于影响因子就不奖(罚就不必了)。
 
比如,一篇3年或5年前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的引用次数超出SCI影响因子,可以评为优秀档次;引用次数等于影响因子,可以评为良好档次;引用次数不及影响因子,就勉强评为及格吧!如果连一次引用都没有,那就只能评为不及格了。
 
总之,科研奖励以SCI影响因子量化指标为依据是值得肯定的,但究竟应该如何制定奖励标准,我也无能为力。

分享到: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