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主页 > 动态新闻 >

人工胸腺能产生抗癌T细胞!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可以产生人体 T 淋巴细胞(人体内对抗致病病原体的白细胞)的新系统。这个新系统可以产生工程化的 T 细胞寻找并攻击癌细胞,这意

科学家发现胰岛细胞的“替身”,关键时刻或成“顶梁柱”!

在 I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中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通常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死亡。丧失了这部分细胞的活性,病人身体也就失去了控制血糖的能力。 在深入了解健康代谢和糖尿

癌细胞失控,原来是“垃圾”DNA在暗中掌控大局!

日前,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 Cell Reports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研究表明那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被认为是“垃圾”的高拷贝 DNA 序列——人类卫星 II ( Human satell

Nature:分解复杂多糖,肠道单菌群上演“多面手”技能!

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肠道微生物了解的深入,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众多功能,这将有助于今后的药物开发,进一步改善人类健康,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福祉。

突破!科学家使用CRISPR/Cas9鉴定出120余个抗癌新靶点!

引起癌症的基因突变往往也是癌症的弱点,这也就为科学家们创造了机会 -- 可以开发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药物,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这个概念叫做合成致死,因为这些药物仅仅对

“简单、粗暴”的癌细胞,万物皆可为其所用!

现在 “ 谈癌色变 ” 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众所周知癌症的致命法宝却十分的 “ 简单、粗暴 ”—— 增殖、扩散,然而在这两个方面癌细胞却把 “ 匠人精神 ” 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

PLoS:“先入为主”机制揭秘肠道菌群异质性!

近日,一批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把基因组完全相同的蠕虫放在相同环境中,佐相同饮食以饲养时, 蠕虫肠道中的菌群结构竟取决于第一种殖民在蠕虫肠道内的

肝硬化并发症与肠道菌群 这些关系要掌握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麦克奎尔退伍军人医疗中心胃肠、肝病和营养科 Lachar 和 Baja 等教授在 Semin Liver Dis 杂志上发表综述,全面探讨了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肝硬化失代偿

癌症治疗新思路!针对基因的拷贝数靶向给药?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摩尔肿瘤中心( Moores Cancer Center )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用于分析拷贝数变化的新工具。基因的拷贝数变化可能是癌症发生与疾病进展的

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根据1998 年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的诊断标准,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PNE)是指年龄大于5岁,连续不间断发生夜间遗尿,每周尿床3次或以上,持续时间达6月以上

  • 上一页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下一页
  •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