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SCI的缺陷 该如何处理
2016-05-25来源:未知
在SCI写作发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收到拒稿或者重投的结果。而往往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所写作的SCI文章存在着一些期刊编辑或审稿人重视的缺陷。可是SCI写作过程中存在哪些重大缺陷呢?面对这些缺陷,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引言不能引导读者阅读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撰写引言呢?我们将这部分的内容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作者应该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Basic Idea)。这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经济学文章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原创性。这一部分,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设。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的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
(3)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作者应当对这一领域的前人所作的贡献作一个回顾性的评论。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文章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的罗列,而是一种批判性的回顾。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前人有没有做过像负案的或相近的研究,他们的成果和主要结论是什么,他们的工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比之下作者所作的创新。
(4)文章的结构安排。在导演的最后部分,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除导言之外的各章节及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多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
二、参考文献不能“对症下药”
在文章撰写中,要从各方面搜集丰富而详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分析提炼主题的基础。主题确立了,还需要材料来证明。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材料的重要性。但是所搜集的材料是丰富而复杂的,不能都拿来使用,还要经过选择,才能使用。在组织观点与材料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有些文章在使用材料和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病:
1、选择材料脱离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
2、选择材料不够典型。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材料。对于十分经典的材料,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材料或者广为人知的材料,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材料,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材料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材料不够真实。文章中用的材料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材料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文章中所运用的材料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文章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这样,文章不能叫人信服。这里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便是在引用材料的时候,对于材料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变成了错误材料或者非真实材料。
4、选择材料不新颖。撰写文章,选择材料要新颖。新颖,就是新鲜,引人注目。写文章选择新颖的材料,能增强文章的现实性,使入耳目一新。这就要求在写文章时,要注意发现新生事物,选择这方面的材料。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到的人和事。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给人新鲜的感觉。要注意选择新出现的有特色的材料。有的文章,选择不新颖,而是用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调,摆出的材料是“陈年烂谷子”,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文章就显得没有说服力。
5、表达材料的语言不精当。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观点要正确,材料要新鲜,而且表达观点和材料的语言也必须准确、流畅、精当。在表达上,虽然文章的撰写没有像小说或者散文那样,对文字要求十分写意,但是最基本我们在撰写的时候要符合文章的特点,要严谨,不能出现细节上表达的错误。
三、讨论只是简单的论述观点
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究的意义、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
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
除此之外,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文章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
一、引言不能引导读者阅读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撰写引言呢?我们将这部分的内容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作者应该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陈述他所发现或提出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该问题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如果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那么作者应该进一步阐述他重新提出该问题的原因所在:是前人没有很好地解决,还是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2)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Basic Idea)。这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经济学文章非常重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否具有原创性。这一部分,作者应当充分而又简明的阐述自己对于解决所提出问题的新的思路或新的方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分析框架或模型。如果作者所使用的基本框架是该领域的一个新框架,则作者应当阐明使用该框架的理由和它的基本假设。无论是思想上的创新还是方法或模型上的创新,作者都应该恰如其分的表述这种创新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限制性。
(3)参考文献的回顾性评论。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人贡献的基础上,作者应当对这一领域的前人所作的贡献作一个回顾性的评论。这不仅是对前人贡献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比较阐述本文章创新之处的一种方法。这种评论绝对不是将参考文献简单的罗列,而是一种批判性的回顾。对于作者所提出的问题,前人有没有做过像负案的或相近的研究,他们的成果和主要结论是什么,他们的工作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相比之下作者所作的创新。
(4)文章的结构安排。在导演的最后部分,必须简要地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除导言之外的各章节及其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介绍大多可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
二、参考文献不能“对症下药”
在文章撰写中,要从各方面搜集丰富而详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分析提炼主题的基础。主题确立了,还需要材料来证明。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材料的重要性。但是所搜集的材料是丰富而复杂的,不能都拿来使用,还要经过选择,才能使用。在组织观点与材料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有些文章在使用材料和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病:
1、选择材料脱离文章的主题。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
2、选择材料不够典型。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材料。对于十分经典的材料,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材料或者广为人知的材料,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材料,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材料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材料不够真实。文章中用的材料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材料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文章中所运用的材料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文章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这样,文章不能叫人信服。这里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便是在引用材料的时候,对于材料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材料变成了错误材料或者非真实材料。
4、选择材料不新颖。撰写文章,选择材料要新颖。新颖,就是新鲜,引人注目。写文章选择新颖的材料,能增强文章的现实性,使入耳目一新。这就要求在写文章时,要注意发现新生事物,选择这方面的材料。要写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到的人和事。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材,给人新鲜的感觉。要注意选择新出现的有特色的材料。有的文章,选择不新颖,而是用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调,摆出的材料是“陈年烂谷子”,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文章就显得没有说服力。
5、表达材料的语言不精当。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观点要正确,材料要新鲜,而且表达观点和材料的语言也必须准确、流畅、精当。在表达上,虽然文章的撰写没有像小说或者散文那样,对文字要求十分写意,但是最基本我们在撰写的时候要符合文章的特点,要严谨,不能出现细节上表达的错误。
三、讨论只是简单的论述观点
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究的意义、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
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
除此之外,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文章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