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写作交流
主页 > 学术交流 > SCI写作交流 >

外国人真的不在乎影响因子吗?

2016-05-25来源:未知
近年来综合期刊影响因子越来越受到青睐,今天也跟着谈谈我对影响因子的看法吧。
 
(1)综合期刊影响因子的确与论文的质量有一定关系。半个月前,给 NatureCommunications 投了一篇稿件。这次我是鼓足勇气给这些刊物投稿。然而,很遗憾,连编辑那一关都没有过就被拒稿了。原因是因为论文的精彩程度还未能达到吸引每一个人注意的程度。因此,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以前还真冤枉 NatureCommunications 这个期刊了,他们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投的稿件,自认为是我所在的行业很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当然,我的研究领域的确还有点窄,宽度不够。所以,我现在也很痛苦,如何提高自己研究领域的宽度呢?希望大家指点迷津。
 
(2)老外也是比较在乎影响因子的。的确,我们现在投稿的时候,并没有去查看期刊的影响因子,但是,绝大部分主流期刊的影响因子在领域里面还是不错的。前些天,投了篇 Journal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这个期刊,以前在澳大利亚 ARC 期刊认定为 A,也是一个老牌期刊,可能超过 100 年历史了。但是,这个期刊现在的影响因子还真是不高。在我投稿后,老板还是说,以后要多往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投稿。老板和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期刊分类是图书馆的事情,但对于个人,还是要尽量往影响因子高一点的期刊投稿。
 
(3)影响因子的确影响很多人的研究内容。以我自己为例,主要是做金属材料成型方面的研究。在东北大学做钢材轧制工艺研究,在清华大学做铸造与热处理工艺研究。然而,来澳洲后,我也缩微地增加了一些研究方向,主要做难变形金属成型研究。很显然,相对于钢材轧制工艺、铸造热处理研究而言,难变形金属成型的确容易出发表论文很多,而且,能投稿的期刊的影响因子肯定比以前投稿的那些刊物要高不少。金属工艺可以投稿的期刊,影响因子超过 0.5 就算很好的期刊了,现在这个方向还是要明显高一些的。
 
(4)教授在乎影响因子的少,年轻人在乎影响因子的多。很多人是在成为教授前很努力,成为教授后,他们的动力少了很多。和国内教授不一样,澳洲大学教师,熬到教授也就到头了,什么院士等都是一个虚职,没有太多意义,没有人把他当成特别的事情。相反,如果能够成为基金委的联邦教授,那是确确实实的利益与荣誉,也因此,即使院士,也有很多人朝着联邦教授去努力(联邦教授不用讲课,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工作,但不是大牛中的大牛,是很难获得的)。也因此,对于绝大部分人,教授也就是都头了。因而,他们成为教授后,更积极于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一方面放松放松心情,另一方面,自己平常看论文少,通过学术会议,跟踪一些同行做的主要工作。相反,年轻人压力比教授的压力大很多,也因此,还是挺在乎期刊影响因子的,当然,他们是什么期刊都投稿,高也有,低也有。
 
(5)没有影响因子的期刊,投稿少。去年我们召开了一个国际会议,最开始,我们联系了某 SCI 期刊,把论文全部发表到上面。也因此,收到的摘要多得不得了,远超过 1000 篇。我们原计划人数只有 400 人左右,当时签的协议也只有 400 篇。然后,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更换出版社,最后,全文数量打折将近一半。特别是不少作者特别来信咨询,原想也跟着发表一篇 SCI 论文的,后来,跟他们说只有 50% 的可能性的时候,他们有不少放弃了投稿。值得一说的是,虽然大家都只是瞄准国际主流期刊投稿,但是,我所在研究方向的绝大部分主流期刊都在 SCI 检索数据库里面。
 
当然,只看影响因子而不考虑学科差异,对科学发展危害很大。以期刊影响因子论英雄的年代终将是要过去的,而且在大家都理性地认识到其缺陷后,必定会过去。同时,我也期待早日出现一个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衡量科学家的贡献。的确,谁都觉得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意义。

分享到: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