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心得
主页 > 基金课题 > 科研心得 >

“自杀式”CRISPR/Cas9系统

2016-05-25来源:未知

89日,来自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A suicideCRISPR-Cas9 system to promote gene deletion and restoration by electroporation in Cryptococcus neoformans”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自杀式” CRISPR-Cas9系统,使我们能够通过后续的互补作用,验证基因的功能,并有可能减少脱靶效应。因此,这项技术适用于新型隐球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作为原核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免疫机制,集群定期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和CRISPR相关(CRISPER-Cas)系统,使宿主能够防御噬菌体和其他可移动的元素和载体。CRISPR-Cas9系统在基因组编辑中的效力广受好评,特别是难以进行遗传操纵的生物体。为了构建这一系统,需要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单一的嵌合引导性RNAgRNA)成分,是通过将约20nt的靶序列RNAcrRNA)与一段订制的细菌tracrRNA、以及细菌Cas9内切酶的一个蛋白质成分融合而产生的。

 

这一系统通常被转化到宿主细胞以进行功能表达。用以gRNACas9核酸酶生产的表达组件将在很大程度上持续存在于宿主中——甚至在编辑过程完成后,作为异位整合副本或自由复制的DNA分子(minichromosomes)。因此,这种方法有其固有的缺陷,如Cas9内切酶的潜在毒性和伴随细胞增殖而积累的靶基因突变。触发不良遗传学变化的CRISPR-Cas9系统通常出现脱靶效用,在某些生物中CRISPR-Cas9是有细胞毒性的,包括酿酒酵母和裂殖酵母。

 

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的另一个实际问题是,CRISPR-Cas9系统在细胞中的持久性,会阻止新生隐球菌(C. neoformans)中突变基因的修复,因为该系统也靶定包含相同gRNA靶序列的互补基因。这种局限性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编辑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因为CRISPR-Cas9表达组件的体内存在,并不适于许多的应用(例如,生物医学和农业)。即使是在微生物的实验室研究中,剩余的CRISPR-Cas9 DNA也会降低该系统作为基因组操纵工具的有利度。

 

担子菌酵母新型隐球菌(C. neoformans)作为艾滋病相关真菌病和其他基本生物问题的一种模型,已经得以广泛的研究,并存在低的同源重组频率,特别是D型菌株。目前已经开发出来两种不同的转化系统——基因枪转化和电穿孔转化,通过同源重组破坏许多基因。然而,这些方法实现的同源重组频率,在A型和D型菌株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基因枪转化是一种昂贵的程序,可以通过同源重组实现A型菌株的基因破坏,频率在2%50%之间,而D型菌株系列的频率在1%4%之间。

 

此外,在D型菌株中,电穿孔转化可引起1/10001/100,000的同源重组频率。其他基因组编辑技术,例如锌指核酸酶或TAL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在这种菌一直没有相关报道。因此,构建一个功能性CRISPR-Cas9系统来进行靶向基因删除和基因重组,用于酵母的毒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自发消除CRISPR-Cas9系统的方法,而不会影响其强大的编辑功能。该研究小组在一种内源性U6启动子和人密码子优化的Cas9内切酶的驱动下,成功地表达了单个引导RNA。该系统可在酵母中有效地生成一个插入缺失突变,并通过电穿孔法,经由同源同源性修复,有效地进行靶向基因中断。

 

然后,该研究小组通过CRISPR-Cas9表达组件到重组构建的顺式排列,证明了该系统的自发消除。在系统介导的双交换之后,CRISPR-Cas9组件被裂解和降解,这可通过Southern blotting得以验证。这种“自杀式” CRISPR-Cas9系统,使我们能够通过后续的互补作用,来验证基因的功能,并有可能减少脱靶效应。因此,这项技术有潜力用于新型隐球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分享到: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