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动态
主页 > 基金课题 > 基金动态 >

万能翻译机真的存在吗?

2016-05-25来源:未知
       在科幻电影中,语言交流一直不是什么问题。在《星际旅行》和《星球大战》这类电影中,所有外星人要么是发出一些意义不明的音节,要么就是满口完美的英语。一些比较负责的电影会对此给出个解释:这是因为有“万能翻译机”这种东西,使地球人能立刻与任何外星文明对话,消除了利用符号语言和原始的手势与外星人对话的麻烦。
 
  因为这些科幻电影的缘故,曾经有人认为“万能翻译机”就是个科幻作品偷懒式的虚构,完全是天方夜谭。但若将这里的“语言“限定在世界上现有的语言体系,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外星语言的话,其实类似的通用翻译机已经存在了。在2014年的代码讨论会上,微软的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发布了网络翻译器,一个旨在将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联系在一起的新设备。微软方面没有提及这个网络翻译器将覆盖几种语言,但万能翻译机的迅猛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如果两个人都有“万能翻译机”,两个人可以进行对话,每一个人讲自己的语言,而听到的是被翻译的语言。翻译不会是完美的,因为总有方言、俚语或细节上的表达问题,但是若能理解说话要点,就已经足够了。
 
  科学家尝试过几种办法使通用翻译成为现实。第一种方法是创造一种能将说的话转化成书面语言的设备,再进行翻译,这是目前的主流办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一批可用的商业语音识别机就已经被投入市场。这些机器可以识别最多40000个单词,精确率为95%。因为典型的日常会话仅使用500~1000个单词,因此,这些机器在问世之时,水准就已经不俗了。近期,那些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更在识别语音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精准度。
 
  一旦人的声音的听写完成了,每一个单词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词典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最终成文。这里面有一个困难的领域,那就是如何把这些单词准确地放到上下文中,加上俚语、口头表达等。所有这一切要求对语言的细微差别有透彻的理解,值得科学家去好好研究,这个领域被称为计箅机辅助翻译。
 
  另一种方法是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所倡导的模拟法,即从发声渠道入手,用发声方式来判断语音的内容。这里的科学家已经有了能将中文翻译成英语,将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和德语的原型机。将电极贴在说话人的脖子和脸上,提取肌肉的收缩,解析所说的话。这项工作不需要任何音频捕捉设备,毕竟这些话只需要默默地在嘴里过一遍,不必说出口,因此识别过程也更不容易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然后,计算机可以翻译这些话,并由一个声音合成器大声地播出。目前,在简单的100~200个单词的会话中,它的精确度达到了80% 。虽比起前面所述的识别语音的技术稍弱,但也不差了。
 
  这里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做法的妙处在于,你完全可以嘴巴上讲着汉语,可出来的却是英语或其他语言。在技术成熟的未来,计算机甚至可能读懂一个人的唇语,这样就不需要电极了。因此,在原则上,两个人有可能用各自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对话,可从他们的翻译机里响起的,却是对方掌握的那种语言。
 
  在可以预见的不远将来,一旦通用翻译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全面被投入使用,曾经严重阻碍各种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语言障碍必定会逐渐消失,人类的文化发展或许会迎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
 

分享到: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