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新闻
主页 > 动态新闻 >

一项焦虑障碍基础研究对治疗方式的启示

2016-05-25来源:未知

主要内容:


本项研究指出,与传统观点不同,焦虑个体在面临应激源时的行为/生理反应与主观情绪体验由大脑不同的系统所管理:前者更多是非自主、无意识的,而后者则有个体意识和认知的参与,由高阶大脑皮质网络所管理。


上述结果可能对焦虑治疗手段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心理治疗的地位或将进一步上升,但仍需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信息整理/编辑:合肥师范学院心理系 王翼,贾立斌,顾龙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


从神经解剖学角度解读恐惧时,人们长期关注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恐惧回路”。人类的情绪受大脑回路控制,该回路由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回等脑区组成;它们负责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体验和行为。这个回路经常被用来理解焦虑障碍患者为何会有“过分的恐惧和不成比例的担忧”。


例如,个体面对恐惧时的主观体验,以及面对恐惧或威胁时的行为和生理反应(如“战斗或逃跑”,交感神经唤起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等)均可被视为恐惧回路的作用。


然而,研究焦虑治疗方法时,动物实验模型可成功地复制出焦虑障碍人类患者受到威胁时的生理反应,但并不能充分捕捉到人类对于恐惧和焦虑的内心感受,即“得其形而未得其神”。


“双系统”恐惧模型


日前,《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提出新的概念性框架,即“双系统”神经学模型,取代了单一恐惧回路模型。双系统框架既可以解释人类在面临威胁或恐惧时的生理反应(冻结反应、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还可解释另一个不同但相关的回路:该回路控制人类对恐惧或焦虑的主观感受,迫使患者主动寻求治疗。


研究由Joseph LeDoux博士及Daniel Pine博士合作开展。作者指出,个体面对即将到来的威胁时所出现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包括“战斗或逃跑”,是由皮层下集中于杏仁核上的神经网络管理;通常,这种应激反应是无意识的。


然而,他们认为针对恐惧的主观体验是由高阶大脑皮质网络管理,这也可以解释个体对焦虑情绪的认知过程控制,如注意、信息加工和工作记忆。换言之,面临恐惧时的行为和生理反应与主观情绪体验是由大脑不同的系统所管理,焦虑的主观体验更多受到个体意识和认知的参与,而焦虑的生理与行为反应更多是非自主、无意识的。


1. 恐惧单一回路模型


 

2. 双系统模型



如上图所示,传统的恐惧回路模型假定其枢纽位于皮层下回路的杏仁核,而双系统模型则提出,高阶皮质回路所涉及的记忆和注意负责恐惧和焦虑的主观感受。


若LeDoux和Pine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对于抗焦虑药物研发则将具有重要意义:若动物模型建立在单一的恐惧回路模型基础上,那么基于这些模型所研发出的抗焦虑药或许可以改善焦虑的生理及行为效应,但不能充分“照顾”到人们面对恐惧和焦虑时的主观感受。


各方观点


LeDoux称,传统观点认为,类似于恐惧的情绪来自动物大脑恐惧回路的激活;按此逻辑,用于减少动物的恐惧、焦虑行为和生理反应的方法,如使动物减少胆小行为的药物,也可减少人类的恐惧和焦虑。然而对于人类而言,治疗焦虑的药物并不总是有效,尤其是个体主观感受的焦虑情绪。考虑到负责情绪、意识感受的大脑回路可能不同于掌管行为和生理反应的大脑回路,具体治疗手段可能不尽相同。


焦虑的行为及生理症状可使用药物或特定心理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治疗,但针对焦虑恐惧的主观体验则可能须针对感觉自身加以解决。


加州大学精神病学系Murray Stein博士指出,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引导相关领域人员重新考虑焦虑和恐惧的实质。LeDoux和Pine认为,我们可能在动物模型的误导下“跑偏”了,因为我们在动物身上构建的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在人类身上测量、评估和治疗的那种焦虑或恐惧。


不过在LeDoux看来,动物研究并非没有价值,因为焦虑的行为/生理学症状及主观体验都需要研究和治疗,只是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前者可通过药物及认知行为治疗加以改善,但心理治疗可能对焦虑主观体验的改善意义更大。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使用动物模型,那么动物研究还是很重要和有用的。我们对大脑的理解仅限于对我们知道的生理过程的理解;如果我们误读了恐惧和焦虑的实质,针对治疗手段的研究失败并不奇怪。


目前,药物和心理治疗在焦虑的临床治疗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总体而言,两者针对焦虑患者的总体疗效相仿,均为焦虑一线治疗手段。指南建议,对于大部分焦虑恐惧障碍,当患者并未从CBT中获益或应答欠佳时,可以试用药物治疗;与之类似,对药物治疗应答欠佳的患者也可试用CBT。然而,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常规联用心理及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LeDoux JE, Pine DS. Using Neuroscience to Help Understand Fear and Anxiety: A Two-System Framework. Am J Psychiatry. 2016 Nov 1;173(11):1083-1093.

2. Canad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xiety,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BMC Psychiatry. 2014 Jul 2;14(Suppl 1):S1.

分享到:

Copyright 深圳中洪博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Zhby_6@163.com